一、相關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遙感時空大數據應用與研究方面。黃委在遙感技術應用于河流空間管理和水沙情勢監測監督方面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和成功經驗。2017年,建立了中國資源衛星中心與黃委之間數據傳輸直連通道,實現國產資源衛星數據快速傳輸;可接收遙感數據包括高分系列、環境減災系列、中巴資源系列、資源系列等衛星影像數據,初步形成了集衛星、航空、無人機等手段的遙感信息采集體系。目前,黃委利用衛星遙感技術開展了黃河下游河勢、調水調沙、洪水和河湖“四亂”問題動態監測,建立了遙感監測長效工作機制,支撐了黃河防洪等“四預”業務應用。在水利部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先行先試工作中,開展了河南黃河L2級數字底板建設,探索了河湖“四亂”問題等人工智能解譯技術。
二是關于黃河生態保護技術創新方面。支持圍繞黃河生態保護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水安全保障、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方向納入2023年省級科技計劃,“黃河流域(河南段)氣象干旱特征時空演變規律與預測”等省級科技攻關項目順利立項。有序推進“黃河中下游生物多樣性保育和生態廊道建設技術集成與示范”“基于超算的黃河水沙模擬與智能決策關鍵技術研究”等省級重大科技項目,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節水控水、環境治理提供了技術支持。
三是關于黃河實驗室建設情況。高標準建設黃河實驗室,圍繞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保障黃河長治久安、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數字孿生與智慧黃河六大研究領域,開展“數字孿生黃河關鍵技術與黃河下游防汛‘四預’系統研發應用”“黃河水工程多維協同綜合調控關鍵技術與實踐”“黃河下游懸河治理的河道塑形理論及關鍵技術裝備與示范”等研究,部分成果已應用在黃河防汛、抗澇保供生產實踐,服務黃河流域和河南水安全保障。
二、下階段工作計劃
充分利用黃委已有遙感成果和技術優勢,聯合河南省科學技術廳、河南省檢察院及河南省河長辦等相關單位共同推進技術攻關和河南黃河遙感時空大數據共享平臺建設。
1.持續落實好科技部印發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實施方案》各項要求,加強項目組織,強化黃河實驗室等科研平臺支撐作用,支持圍繞黃河遙感相關領域開展技術研究,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2.將河南黃河遙感時空大數據共享平臺建設列入數字孿生黃河工程、黃河下游防洪工程安全監控系統等擬建項目中,積極推進項目前期,爭取立項實施項目建設。
3.持續加強遙感技術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結合,推進遙感技術在水旱災害防御、水資源管理、水土保持、河湖管理、水行政執法、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等黃河保護治理業務中的深化融合應用。
黃 委
2023年6月11日
建議內容:
關于建立河南黃河遙感時空大數據共享平臺服務河南黃河生態保護的建議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運用物聯網、衛星遙感、無人機等技術手段,強化對水文、氣象、地災、雨情、凌情、旱情等狀況的動態監測和科學分析,搭建綜合數字化平臺,實現數據資源跨地區跨部門互通共享,建設“智慧黃河”。2022年10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通過,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對黃河保護提出了新的要求。河南黃河是治黃主戰場、沿黃經濟集聚區、黃河文化孕育地和黃河流域生態屏障支撐帶,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工作中地位十分重要。
近些年來,河南省政府、河南省檢察院以及黃河水利委員會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批示指示,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新的涉河涉水事件明顯下降,老問題得到解決。但應當看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問題、河湖空間的四亂問題等具有長期性、反復性、多樣性特征,必須整合利用跨行業、跨業務的行政、法律和技術等資源,有效聯動,及時發現問題苗頭,實現發現問題在萌發之時,定位和解決問題精準高效。目前,我國遙感技術發展比較成熟,應用極為廣泛,其具有的高空間分辨率、高光譜分辨率、高時間分辨率的新特征,能夠有效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黃河保護法落地實施。為此,特提出建立河南黃河遙感時空大數據共享平臺服務河南黃河生態保護的建議。
一、 可行性
(一)黃河保護有法可依。《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為黃河治理保護提供了法治保障,要求黃河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黃河流域管理機構及其所屬管理機構應當加強黃河保護監督管理能力建設,提高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建立執法協調機制,對跨行政區域、生態敏感區域以及重大違法案件,依法開展聯合執法。2016年12月,中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目前,河南省流域面積30平方公里以上的1839條河流、8個自然湖泊和51個人工湖泊都已分級分段設立了河長湖長,同時將河、塘、溝、渠、堰、壩等小微水體全部納入河湖長監管范圍。
(二)“河長+檢察長”跨部門的聯動機制已經形成。近年來,全省檢察機關立足“當好黨委政府法治助手”,充分發揮公益訴訟獨特作用,與水利部門密切協作,聚焦黃河安全和生態保護突出問題,成功辦理了一批有影響的典型案件,推動解決了一批“老大難”問題。河南省發起了沿黃九省區“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以來,探索形成了以檢察機關與行政機關河湖治理協作聯動為主要內容的“河長+檢察長”聯動機制。
(三)遙感技術優勢突出、應用成熟。在黃河流域遙感技術應用于河流空間管理和水沙情勢監測監督方面,黃河流域管理機構具備成熟的技術,累了大量的數據和成功經驗。2017年,建立了中國資源衛星中心與黃委之間數據傳輸直連通道,實現國產資源衛星數據快速傳輸;可接收遙感數據包括:高分系列、環境減災系列、中巴資源系列、資源系列等衛星影像數據,初步形成了集衛星、航空、無人機等手段的遙感信息采集體系。目前,黃委利用衛星遙感技術開展了黃委直管河段河湖“四亂”問題全面調查,建立了每月一圖河湖遙感監測長效工作機制,具備非常深厚的技術積累。
二、 建議
建立河南黃河遙感時空大數據共享平臺。依托黃河實驗室,充分發揮黃委流域機構、河南省檢察院及河南省河長辦已有的聯動機制,針對業務需要,開展技術攻關,研發建設河南黃河遙感時空大數據共享平臺,有效接入并管理多源遙感大數據和信息產品,可提供河南黃河全空間覆蓋、長時間序列、多源多尺度的數據服務。同時,配套建立平臺的技術標服務標準和規范,有效服務河長制、涉河生態公益訴訟和黃河保護法的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