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婷 |
黃河落天,萬里胸懷;勝心所向,薈萃一堂。
打開山東濟南長清黃河的“朋友圈”,濁流宛轉的古老黃河匯成連環柔腸,砥礪奮進的長清黃河人疾步踏穩,書寫著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攜手“教育圈” 和合謀共贏
“往來可使云程展,接送能通水路行”,只見大學生拿起畫筆和刷子,勾勒細節,古渡口舟楫通行的繁忙景象便躍然墻上。墻壁作畫紙、灘區文化作靈感源泉的多彩墻繪灑落長清管理段,也拉開了局校共建發展的帷幕。
據了解,長清河務局同山東交通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開展結對共建活動,雙方就學生社會實踐、黃河灘區文化品牌設計宣傳、河地融合等方面開展通力合作,共享黨建資源,促進協同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道同處,溝壑亦變通途。就長清黃河而言,“教育朋友圈”不斷擴容、已遍及長清“大、中、小”各所學校,共同奏響了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山東女子學院赴長清管理段,籌劃拍攝以管理段女職工為主角的主題微電影,弘揚防汛一線巾幗力量。
長清七中350余名師生從學校出發,徒步到達董苗控導工程,開展“約會母親河”研學活動,簽下“攜手共護母親河”的約定。
石麟小學抵達孟李魏控導聯合開展“植綠黃河岸 石麟在行動”——我為黃河添新綠植樹活動,志愿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推動者。
和眾多學校締結友好關系,即使“長清黃河故事”得以更好地唱響,亦為莘莘學子提供了學習實踐的廣闊空間。長清黃河廣結高校、深化合作之舉,榮獲長清區全環境立德樹人“融通教育圈”資源單位稱號,可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打造“治黃圈” 萬象呈異彩
黃河長清段上迄長平灘區交界,下止玉符河口,河道長度52千米,孕育著近12萬的沿黃群眾。如今,這里工程堅固、歲歲安瀾,水波蕩漾、岸綠景美,沿著黃河岸邊平坦的聯壩路,一路向前,入眼即是風景。
漫步孟李魏控導工程,看紅橋飛架、大河奔涌的壯麗,賞綠樹成蔭、百花爭艷的俊美,沉浸式步入綠色生態新畫卷。
駐足法治文化廣場,欣賞法治與控導工程聯動互補的景觀,聆聽長清黃河河地攜手共治保護生態環境的故事,感受“出門有法、抬頭見法、說理用法、辦事循法”的濃厚法治氛圍。
置身長清管理段,了解長清黃河利用高清攝像頭、高音喇叭、探照燈、無人機等設備,開啟“信息化+人工”的信息化治河新模式,感受“天空地河”一體化的科技治河魅力。
近年來,在長清黃河干部職工的接續奮斗下,各項工作全面破題起勢,治黃主業亮點紛呈,發展氛圍和諧清正,總體實現了“事業進步、單位發展、職工受益”的目標,事業發展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共話“人才圈” 未來更可期
黃河秋汛洪水防御先進個人王國慶、黃委勞模蘇楠楠、最美巾幗志愿者馬紅旭……長清河務局可謂人才輩出,干部職工在“敢為”中負重擔當,茁壯成長。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該局積極營造積極向上、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激發高質量發展的“最強動力”。
“搭擂臺”激發技能“新引擎”。工作好不好、成效大不大,擂臺賽上比一比。該局積極開展無人機操作大練兵、宣傳信息大比武、“光影黃河 河韻長清”攝影大競賽等活動,在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中激發“不待揚鞭自奮蹄”的內生動力。
“搭平臺”夯實育才“厚沃土”?!胺菍W無以廣才,非學無以明志,非學無以立德?!迸c區圖書館簽訂圖書流通點協議,結合長清黃河文化品牌裝修改造職工書屋,切實營造“全員閱讀”的氛圍;深化開展“師帶徒”活動,鼓勵經驗豐富的人才站上“講臺”,將治黃獨家秘籍傳遞給“新鮮血液”,激起施展技能的“千層浪”。
“搭后臺”建強人才“服務站”。完善辦公用房防水維修、實施物業化管理、安裝充電樁、提檔升級職工食堂等一系列枝葉關情的關愛行動,為職工干事創業“加滿油、充滿電”。
人文薈萃之間,長清黃河的“朋友圈”不斷刷屏,“河安、景美、人和”的美好畫卷無限延伸,一個高質量發展的長清河務局正闊步前行。
圖片由長清河務局提供
編輯:鄧云 慕雨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