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然然 |
“報告指揮中心!這里是惠民黃河歸仁險工,某壩受主溜沖刷,發生灘石坍塌險情,目前我局正在采用拋投滌綸石籠網兜的方法進行搶護?!边@是山東惠民河務局總工馬彥磊在2023年山東黃河防汛調度演練分會場的匯報詞,匯報中提到的“滌綸石籠網兜”為該局結合搶險實際研發的新型搶險材料。
滌綸石籠網兜項目破解“卡脖子”難題
平展展的壩頭上,一輛履帶式挖掘機旋轉著身子,快速有序地將石塊裝入撐籠筐內,一旁等候的吊車伸出長長的手臂,穩穩地將石籠網兜吊至出險區域,并準確地拋投到指定位置。這就是“滌綸石籠網兜在防汛搶險中的研究與應用”項目(以下簡稱“滌綸石籠網兜項目”)的實際演練過程。
始終立足基層一線,破解“卡脖子”問題,折射出惠民河務局創新思路,照見使命擔當。
河道整治工程常見的險情有根石走失、壩岸坍塌等。目前,常用的傳統搶險方法主要有拋散石和鉛絲籠,以此起到“及時護根,保土抗沖”的作用。
“鉛絲石籠具有體積大、抗沖能力強、搶護效果好等特點,但在拋投鉛絲石籠過程中,也暴露出不易操作、不易封口、石塊易砸斷鉛絲出現漏石等問題,導致搶護效率不高、效果不好的情況發生。為解決這個問題,需采用更好的材質和更快捷操作方式代替鉛絲石籠?!笨萍脊リP會議上,滌綸石籠網兜項目帶頭人介紹到。
項目要成功,材料是關鍵?;菝窨h李莊鎮是全國聞名的“繩網之鄉”,享有“中國繩網基地”美譽,繩網資源豐富,研制力量雄厚。滌綸石籠網兜項目研制人員走訪考察多家繩網生產廠家,并委托繩網研發中心對多種材質進行對比實驗,通過對抗拉力、耐腐蝕性、使用年限、使用成本、加工難易程度的對比,最終選定滌綸高分子材質,研制成功滌綸高分子石籠網兜。
滌綸石籠網兜項目研制成功后,歷經多次實踐檢驗。作為主要演練項目之一,該項目參加了2023年山東黃河防汛調度演練、山東黃河防汛搶險技術展演、濱州市防汛搶險應急救援綜合演練、濱州黃河防汛搶險實戰演練,均取得較好的演練效果。2023年7月,該項目參加山東黃河勞模創新工作室創新創效競賽,獲得第二名。
“惠”防汛數字孿生平臺牽住“牛鼻子”
“舉網以綱,千目皆張;振裘持領,萬毛自整?!狈姥垂ぷ鳡恳话l而動全身,抓住重點、找出關鍵,唯有通過創新,才能牽住“牛鼻子”。
惠民黃河共有46.484米堤防、12處險工控導、4.168平方千米淤區、23.6平方千米灘區,各項業務工作普遍面臨戰線長、范圍廣、人員少、快速反應能力不足等問題。為此,惠民河務局將防汛業務和數字孿生切實結合起來,集合“匯、慧、會、回、繪”5個字匯聚于惠及民生的“惠”字,打造“惠”防汛數字孿生平臺(以下簡稱“‘惠’防汛平臺”),將所轄黃河三維模型作為底板集成到電子沙盤中,真實還原了惠民黃河全部險工、控導、淤區、灘區等全要素,并集成河勢查勘、數字布防體系、淹沒模擬、全景防汛搶險基地培訓、往年水邊線演變等功能,實現了“一個平臺看數據”,為黃河防汛決策夯實了信息化支撐。
在2023年調水調沙期間,惠民河務局啟用“惠”防汛平臺,對重點河道整治工程以及灘區薄弱地點進行安排部署。同時,對同期大流量下河勢情況進行對比分析,通過河勢分析對比,更清晰判別河勢變化情況,為汛期工程防守提供了科學依據。
“在‘惠’防汛平臺上,可直觀分析河勢變化情況,完成灘區淹沒模擬分析,展示工程數據情況,打造數字布防體系,為防汛隊伍培訓提供便利,達到事半功倍效果?!痹擁椖垦邪l人馬彥磊說。
科技創新團隊走出新路子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比瞬攀莿撔碌牡谝毁Y源?;菝窈觿站纸M建科技創新團隊,成立創新工作室,鼓勵職工積極創新實踐,開展技術攻關,定期組織創新團隊召開專題會議,努力走出新路子。
惠民河務局創新工作室每年開展“科技創新為基層”調研活動,征求基層職工工作生活中科技需求建議,以需求為牽引制定年度技術攻關課題和創新目標,致力于攻克生產技術難題,提高一線工作效率。
科技創新作為撬動事業發展的杠桿,總能迸發出強大力量。今年以來,惠民河務局科技成果遍地開花:“秸稈土袋枕在防汛搶險中的創新應用”采用秫秸、茅草、土袋相結合的枕體,就地取材,編制快捷,省時省力,極大降低險情搶護費用,通過黃委三新認定;“堤頂道路高效清掃機具”全面實現了堤頂清掃的機械化作業,清掃效率為人工的10倍;“堤防工程刮平裝置”廣泛運用到堤坡、堤肩、壩基、淤區的整平作業,有效提高堤坡養護作業效率,減少了堤坡養護成本……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菝窈觿站謱⒓涌炜萍紕撔鲁晒麘猛茝V轉化,進一步激發科技創新活力,以更高水平的創新成果助力惠民黃河保護治理高質量發展,守護母親河歲歲安瀾。
本文圖片由惠民河務局提供
編輯:關景勻 范江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