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 (記者 陳漢 通訊員 張末)記者從黃委防御局獲悉,受強冷空氣過程影響,11月14日8時,黃河內蒙古頭道拐河段出現流凌,流凌密度10%,首凌日期較常年(1971年至2020年均值為11月20日)偏早6天,為2001年以來最早。即日起黃河進入2023-2024年度凌汛期。
頭道拐河段出現流凌 高文龍 攝
11月13日,黃河防總常務副總指揮、黃委主任祖雷鳴主持防凌專題會商,提前安排部署各項防凌工作。目前,黃河防總、黃委、相關省(區)和各有關單位已啟動防凌運行機制,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全面做好應對突發凌情的各項準備工作。
據了解,在水利部的安排部署下,為做好本年度黃河防凌工作,黃委主要開展了以下重點工作:一是10月24日召開黃河防凌工作會議,分析研判防凌形勢,安排部署防凌任務;二是修訂印發2023-2024年度黃河防凌調度方案,在確保防凌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三是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防總、水利部工作部署,于11月2日發出通知對本年度黃河防凌工作提出具體要求,督促相關省(區)做好各項防凌準備;四是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會商研判,滾動發布氣溫、凌情預報,逐日跟蹤水庫、河道流量和引退水演變,實時調整水庫泄流;五是統籌防凌安全與水資源安全,科學調度防凌骨干水庫,塑造適宜流凌封河流量;六是開展黃河河道管理范圍內影響防凌安全建設項目摸排工作,掌握涉河建設項目基本情況;七是強化河道清障工作,11月9日發出通知,要求有關防指和相關單位督促拆除浮橋、施工棧橋等阻礙行凌的建筑物、構筑物,確保行凌暢通;八是加強與沿黃有關?。▍^)溝通聯系,積極推進落實防凌措施,科學研判防凌形勢,綜合提出對策建議,共同做好防凌工作。
下一步,黃委將密切關注凌情發展變化,科學調度骨干水庫,塑造適宜的河道流量過程,強化工程巡查與管理,確保黃河防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