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 受冷空氣南下影響,黃河內蒙古、寧夏等地持續降溫。據預測,黃河內蒙古三湖河口至頭道拐河段11月13日前后出現流凌,首凌日期可能較常年(11月20日)偏早7天左右。
水利部高度重視黃河防凌工作。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李國英要求切實落實各項防凌措施,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確保黃河干支流堤防不決口。水利部組織指導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黃委)提前謀劃,積極準備,扎實有序做好防凌各項工作。一是周密部署防凌工作。10月24日召開2023~2024年度黃河防凌工作會議,分析研判防凌形勢,研究部署本年度防凌工作。對監測預報、水工程調度、動態調整方案、清除障礙和隱患排查等提出明確要求;督促沿黃省區嚴格落實防凌責任,強化工程巡查防守,落實搶險隊伍和物資。二是修訂完善調度方案。結合本年度黃河防凌的新形勢、新特點,修訂完善《2023~2024年度黃河防凌調度方案》,科學設定上游(頭道拐站)封河流量為700立方米每秒左右,下游(利津站)封河流量為300立方米每秒左右。三是加強凌情監測預報。密切關注天氣發展變化,逐日跟蹤氣溫、水庫蓄水、河道流量、流凌等情況,及時通報中短期氣象、徑流預報情況,實時調整水庫泄流,以利塑造預定的封河流量。四是提早開展隱患排查。凌汛前全面排查險工險段、薄弱堤段、跨河橋梁、穿堤建筑物、在建工程、灘區生產生活人員等重點環節和關鍵部位防凌風險隱患,提前做好突發凌情的應對準備。五是加強值班和信息報送。黃委已啟動防凌值班值守,加強與沿黃省區和有關部門(單位)聯系,定期通報凌情,強化信息報送工作。
下一步,水利部將繼續密切監視天氣、凌情變化,科學精細調度骨干工程,組織地方全面排查消除防凌風險隱患,加強險工險段和薄弱堤段等巡查防守,確保黃河防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