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新聞宣傳出版中心
黃河水利委員會是水利部在黃河流域和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內陸河區域內的派出機構,代表水利部行使所在流域的水行政主管職能。新聞宣傳出版中心是其下屬的治黃宣傳專業部門,其主要宣傳媒體和手段有電視、報紙、互聯網絡等新聞傳媒,又有圖書、期刊、志書的出版,還有文博展覽展示。主要職責為貫徹落實黨的宣傳工作方針、路線、政策、承辦黃委重大治黃項目和活動及日常工作的新聞宣傳報道;負責有關黃河治理開發、水利水電、水土保持及相關學科科技圖書及黃河流域經濟、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社科類圖書出版發行;治黃科技、綜合類期刊地出版發行;治黃文物的收藏與成果展示等。其所屬單位有黃河水利出版社、黃河報社、黃河網站、黃河有線電視臺、《人民黃河》雜志社、《中國水土保持》雜志社、《黃河 黃土 黃種人》雜志社、黃河志總編室(黃河年鑒社)、黃河博物館等專業宣傳機構。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金水路11號 郵編:450003
電話:0371-66023147 傳真:0371-66022219
黃河水利出版社
黃河水利出版社成立于1994年,是由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主管、主辦的,以出版黃河治理開發與管理科技圖書,自然地理、環境、人文、歷史等普及性讀物及水利水電、土木建筑類科技圖書和教材為主的專業性出版單位。
20年來,黃河水利出版社作為水利及治黃科技出版的重要平臺,本著“求精、務實、誠信、服務”的精神,堅持“為黃河治理開發服務,為水電事業服務”的宗旨,共出版了3000種優秀的黃河治理開發及水利水電科技圖書等,其中2013年出版新書290種,重印書170種,總數在460種,為水利及治黃科技進步、黃河文化傳承、水利成就宣傳及培養水電科技人才做出了重要貢獻。
黃河水利出版社堅持出好書、出精品。多年來建立了嚴格的出版工作流程和圖書質量保障體系,出版了一批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實用價值的科技圖書及精品教材,形成了品種豐富的水利水電和土木建筑類科技圖書、系列配套的大中專教材及水利職工培訓教材?!笆澜缥拿鲹u籃叢書”等30多種圖書被列為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42種教材入選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維持黃河健康生命》《人民治理黃河六十年》《黃土高原歷史地理研究》《西北地區水資源合理配置與承載能力研究》《中國雨水利用》分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第二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2002年中國圖書獎、2004年中國圖書獎、第三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圖書獎提名獎,另有《世紀黃河》《20世紀中國水旱災害警示錄》《中國江河冰凌》《黃河環境流研究》等60余種圖書分別獲得“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工程、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河南省優秀圖書獎等獎項?!饵S河調水調沙理論與實踐》《中國水資源》等圖書項目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黃河水利出版社多次被省新聞出版局評為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先進單位,也多次榮獲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出版社現有職工70余人。其中正高級職稱4人,副高級8人,中級以上職稱占70%,90%以上的職工具有本科和研究生學歷。在這些職工里,有全國勞動模范1人,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1名,河南省直工委優秀共產黨員2名,并有10余人次先后獲得水利部黨校優秀學員、治黃宣傳先進個人等部委級榮譽稱號。
2009年,在全國圖書出版單位首次等級評估中,黃河水利出版社社被評為國家二級出版社,為河南省出版社最高獲評等級。2014年,由中國出版傳媒商報、中國文化走出去協同創新中心、中國海外漢學研究中心以及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共同組織認證的“中國圖書世界影響力風云榜” 揭曉,黃河水利出版社以全球圖書館收藏品種23種的成績,排名第143位。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順河路49號黃委綜合樓14層 郵編:450003
電話:0371-66020188 傳真:0371-66022620
網址:http://www.yrcp.com/
黃河報社(黃河網站)
黃河報創刊于1984年(國內統一刊號CN41-0047),歷經30多年發展成長,現已成為周三對開四版彩報。黃河報秉承立足黃河、面向社會、弘揚黃河文化、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發展之宗旨,從水的視角,以黃河為報道對象,堅持“內容為王”,重視獨家權威信息與原創新聞報道,注重挖掘報道深度和新聞背后的新聞,形成了具有黃河特色的治黃傳播品牌,成為黃河及流域重要水事信息發布的權威媒體,為黃河治理開發保護與管理不可或缺的傳媒平臺。
黃河網是黃委的門戶網站,綜合治黃政務、新聞宣傳、研討平臺、信息總匯等多重功能于一身。黃河網以報道黃河治理與流域發展為主旨,面向國內外水利水資源等專業領域,傳播流域內外重大水事動態,提供治黃重要信息查詢,介紹流域自然概況,弘揚大河歷史文化,為世人了解黃河及其流域全貌的重要窗口。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金水路11號 郵編:450003
電話:0371-66025431 傳真:0371-66022214
網址:http://www.temnhanvietphat.com/
黃委有線電視臺
黃河水利委員會有線廣播電視站始建于1989年,1994年經國家廣電部正式批準為黃河水利委員會有線電視臺,2003年更名為黃河水利委員會有線廣播電視站。自辦節目覆蓋河南省治黃職工。在崗電視專業技術人員26名,承擔著治黃電視宣傳、黃河防洪動態圖像傳輸、收集整理重大治黃圖像資料、電視宣傳片制作、數字電視網絡運營維護工作。
經過20年的建設,黃委有線廣播電視站已形成具有電視采、編、播綜合能力的電視傳播體系;建成的數字(高清)攝錄、編輯制作、音像媒體資源管理、數字節目硬盤播出與傳輸等平臺,實時記錄并報道了黃河治理與開發的重大事件,同時在中央、地方媒體播發新聞及專題上千條(部、集);完成大型電視直播;攝制電視宣傳片200余部;向國內外發行、交流電視專題片100余部,獲國家級、省部級獎勵35項。并保存了大量治黃重要活動的音像資料,成為傳播治黃信息重要輿論陣地。
地址:河南鄭州金水路11號 郵編:450003
電話:0371-66023148 傳真:0371-66023148
黃河博物館
黃河博物館的前身是治黃展覽會,1955年4月17日,展覽會首次在鄭州舉辦“治理黃河展覽”,這一天也成為黃河博物館建館紀念日。上世紀50年代中期,展覽會曾在中南海懷仁堂為中央領導和人大代表宣傳治黃規劃,并在北京、天津和黃河流域的濟南、華陰、太原、西安、蘭州等地巡回展出,接待國內外觀眾129萬人次。1957年在鄭州市紫荊山路4號建成了現館舍,館名定為“治黃陳列館”,是當時全國三十多個博物館之一。1972年,為紀念毛澤東同志視察黃河20周年,重新舉辦治黃展覽,又更名為“黃河展覽館”,郭沫若先生題寫館名。
隨著治黃事業的發展,藏品的日漸豐富和功能的日益完善,1987年6月,正式更名為“黃河博物館”,由中國第一屆書法家協會主席舒同先生題寫館名。建館以來,黃河博物館接待了數百萬中外觀眾,其中,包括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錢學森、英籍著名作家韓素音女士等國內外政要、著名科學家和國際友人,成為弘揚黃河優秀歷史文化,傳播水利科學知識,教育人們樹立生態保護和防汛抗災意識,宣傳人民治黃成就,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場所,被譽為“黃河巨龍的縮影”。2005年底,占地40畝,建筑面積7045平方米的新館開始建設。新館地處鄭州市北大門,北望黃河,南鄰迎賓路,西靠花園路,東接中州大道,地理位置優越。
黃河博物館新館位于鄭州市迎賓路402號,基本陳列以“華夏國脈--黃河巨龍的縮影”為主題,以自然黃河為基礎、文化黃河為內涵、人河協調關系為主線,全面展示黃河自然史、文明史、歷代治河史、新時期治河新理念和實踐等內容。2012年9月27日,黃河博物館正式對社會開放。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迎賓路402號 郵編:450045
電話:0371-69556704 傳真:0371-69556703
網址:http://www.yellowrivermuseum.com/
黃河志總編輯室(黃河年鑒社)
黃河志總編輯室是黃委黃河志編纂委員會的辦事機構,成立于1983年,主要承擔黃委《黃河志》、《黃河年鑒》(年刊)、《黃河史志資料》(季刊)的編纂編輯出版和指導委屬基層單位志書的編修、開展黃河史志鑒研究等工作。
首屆《黃河志》編纂工作開始于1983年,其主體工程共 11 卷,總字數近 800 萬,于1998 年全部編纂完成并出版問世?!饵S河志》出版后,在國內外產生巨大反響,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近20項,其中《黃河防洪志》獲得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頒發的首屆“五個一”工程優秀圖書獎。
《黃河年鑒》創刊于1995年,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年刊(國內統一刊號:CN41-1253/TV;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7-0788),由黃委主管主辦。它及時地、動態地系統反映黃河治理開發的全過程以及黃河流域水利和黃河干流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與管理的發展成就。為各級領導和國內外關心黃河的各界人士了解黃河、研究黃河,提供最新的信息、詳盡的資料和科學的依據。至今已連續出版20卷。在全國年鑒質量檢查評比中多次獲獎。
《黃河史志資料》創刊于1983年,屬內部資料,已連續出刊100多期。30多年來,該刊一直秉承為治黃服務、為修志服務的辦刊宗旨,積累了大量的治黃史志資料。
多年以來,黃河志總編室(黃河年鑒社)在承擔續志工作、年鑒和《黃河史志資料》編纂編輯出版的同時,積極拓展業務,實力不斷增強,先后完成《中央領導與黃河》、《歷代治黃文選》、《林則徐治水》、《潘季馴治黃河思想論文集》等書編著以及水利部部署的《中國河湖大典·黃河卷》、《中國河湖大典·西北諸河卷》的編著工作,已成為黃河流域水利史志的編研中心,有實力承擔黃河史志研究課題,努力在服務治黃和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文化繁榮、促進社會和諧進步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地址:河南鄭州金水路11號 郵編:450003
電話:0371-66022145/66028762 傳真:0371-66022147
電子信箱:hhnianjian@163.com
《中國水土保持》雜志社
《中國水土保持》是水利部主管、黃河水利委員會主辦的全國性水土保持業務與技術綜合性期刊,創刊于1980年,大16開,每月5日在鄭州出版,2000—2011年入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被評為全國水利系統優秀科技期刊、河南省第一屆自然科學二十佳期刊,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重慶維普等數據庫全文收錄。本刊辦刊宗旨是緊密圍繞全國水土保持中心工作,貫徹水土保持方針政策,報道水土保持科技成果,推廣水土保持先進技術,宣傳水土保持先進典型,介紹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經驗,反映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實踐,探討水土保持監測預報方法,普及水土保持基礎知識,提供水土保持動態信息。本刊辦刊方針是“面向生產實際,面向基層,面向全國,服務于經濟建設?!蹦壳伴_設的主要欄目有綜述、監督執法、生態修復、縣域水保、城市水保、小流域治理、試驗與研究、技術與措施、探索與思考、監測與評價、新技術應用、工程建設與管理、建設項目防與治。雜志形成了融政策性、技術性、實用性、知識性和資料性為一體的獨特風格,深受讀者歡迎。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金水路11號 郵編:450003
電話:0371—66022338 傳真:0371—66022619
網址:http://www.swcczz.cn E-mail:swcc2000@sina.com
《人民黃河》雜志社
《人民黃河》(月刊)為水利水電類學術刊物,由水利部主管、黃河水利委員會主辦,創刊于1949年,是我國水利行業創刊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度嗣顸S河》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國水利水電科技文獻數據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并被美國化學文摘(CA)、《中國水利水電文摘》、《環境科學文摘》、《中國地理科學文摘》、《中國地質文摘》等列為固定收錄對象。重點刊載最新水利科技成果、學術論述及動態,介紹國內外先進技術,主要欄目包括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資源、水環境與水生態、工程勘測設計、工程建設管理、水土保持、灌溉排水等。讀者對象包括水行業主管部門領導,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內外水利管理、設計、科研、施工單位科技人員及高等院校師生等,長期受到水利行業主管部門領導、兩院院士及水利知名專家的關注與支持。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金水路11號 郵編:450003
電話:0371-66023331 傳真:0371-66022096
網址:http://www.rmhh.com.cn/
《黃河 黃土 黃種人》雜志社
《黃河 黃土 黃種人》是由水利部黃委會主管主辦的水利系統唯一一本社科類期刊,也是我國水利系統發行量最大的期刊。2008年9月,期刊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選中與《中國國家地理》等二十家國家重點期刊赴“臺灣”參加了海峽兩岸出版交流大會。2011年《黃河 黃土 黃種人》被評為河南省一級期刊并獲河南省社科類“期刊二十佳”提名獎,2012年和 2014年,《黃河 黃土 黃種人》連續兩次被評為河南省一級期刊。
上旬刊《黃河 黃土 黃種人》以“謳歌時代精神、弘揚先進文化、傳播科學知識,引領健康生活”為宗旨,解讀人生,透視婚姻,關注成長,為讀者開啟智慧,陶冶情操,被譽為“全家人的精神食糧”。
中旬刊《華夏文明》以“研究、發掘、推廣、普及炎黃文化、沿黃文化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優良傳統、中華精神”為宗旨,堅持“學術性、思想性、藝術性、可讀性”相結合,打造文化精品。
下旬刊《水與中國》以“為水代言”為辦刊宗旨,關注水熱點、解讀水難點、透視水焦點,注重前瞻性、思想性、可讀性、建設性、探索性和影響力,通過立體地解讀水與社會之間的種種聯系,把經濟、文化、科技、藝術、歷史等內容以水為主線貫穿起來,于“一滴水里見世界”。近幾年,《水與中國》以其獨到的定位、精心的策劃和深刻的內容,積極向社會各界廣泛傳播人水和諧的治水新理念,解讀國家重大水利政策措施,探索解決中國水利事業改革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已逐步成為中國第一本以“水”為主題、具有巨大社會影響力的精品期刊,被水利部有關領導譽為“水利系統的一張精美的水文化名片”,水利部陳雷部長曾多次專為本刊撰稿。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順河路黃委會綜合樓6層 郵編:450003
電話:0371-66023314 傳真:0371-66024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