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cmqmk"><tt id="cmqmk"></tt></menu>
  • 投稿信箱 |  網站地圖 |  收藏本站
       
    當前位置: 首頁>黃河文化>文學天地>文學原創


    知堂遺墨瑣談


    朱航滿
    發布時間:2023年11月02日  來源:

      近購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金聲長物》,系海上收藏家王金聲的藏品集錦,真是美不勝收。王先生著重收藏現代文人的遺物,雖是一鱗半爪,卻是可窺中國現代文人之神采。陸小曼的畫作,林語堂的煙斗,徐志摩的照片,胡適之的手澤,郎靜山的攝影,陳巨來的印章,如此等等,都系精品無疑。我最感興趣的,亦最為驚訝的,是王先生著意收藏知堂手澤,汲汲經年,頗為可觀。在此書中,王金聲寫道:“寒舍二代均好知堂文章,更喜知堂手澤,無論立軸、冊頁、扇面、書札均有庋藏?!庇謱懙?,“知堂雖非書家,而字神清骨秀、溫潤可喜,不乏晉唐人風致,卓然成一家面目,時常拿來欣賞……”《金聲長物》中收錄了幾幅知堂墨跡,系佳作矣。其一是周作人的“五十自壽詩”,這是周作人贈給林語堂的手跡,被林氏刊登在《人間世》雜志上,一時文壇紛議,乃是珍貴文獻。這幀手跡寫在一張紅線豎格紙上,名為“偶作打油詩二首”,署名“苦茶庵”,鈐印“苦茶庵知堂記”和“知堂禮贊”各一枚。另一幅手澤,系周作人寫給藝術家劉既漂的一首雜詩,王金聲認為此系“知堂生平中頗為關鍵和重要的詩稿”。還有一幅手跡,是1941年農歷冬至贈給“內田先生”的,內容系周氏的一首自作詩,亦是極漂亮。

      王金聲著重介紹了他收藏的這幅贈給劉既漂的雜詩,內容為:“柳綠花紅年復年,鶯飛草長亦堪伶。于今桑下成三宿,慚愧浮屠一夢緣?!闭J為此詩頗能看出周作人的思想風貌,而詩后的一段題跋,則尤顯珍貴:“廿六年六月三日晚,紹原招飲于玉華臺,歸途想起浮屠三宿桑下之誡,而不妄流連光景,隨處苦住,正合于紹原所說之旅于處,但未得其資斧耳。車上偶得廿八字,適劉君賢伉儷以紀念冊屬題,因錄之以博一笑。知堂”。此處很能反映1937年周作人在北京苦住的心境。故此,王先生沒有重點介紹有名的“五十自壽詩”,以及周氏抄寫給內田的自作詩:“飲酒損神茶損氣,讀書應是最相宜。圣賢已死言空在,手把遺編未忍披?!痹谶@冊《金聲長物》中,我之所以分外看重王先生收藏的這幾幅知堂手澤,還在于自己對于知堂文章的偏嗜,更讓人驚訝的是,周氏的遺物和手澤在民間存藏甚少,遠不及其兄魯迅遺物的保存收藏,故而知堂的遺澤,能夠存藏一件,自是極有緣分的事情。王先生在此書中寫道:“寒齋原藏周氏著述甚豐,惜多失諸劫灰,現今架上的大都為自己新近搜羅來的初版原著,而剛抽出的那本合訂本《人間世》雜志,卻是家中所存的舊藏,就是它讓當年只有十五六歲的我邂逅了周作人?!?/p>

      由王金聲的存藏,讓人想起一些關于周氏手跡與遺物的記載,亦可見今日知堂舊物稀見之因由。黃裳在《漫談周作人的事》一文中,寫了1949年后周氏因生活拮據,苦雨齋藏書按斤出售,并寫及他在北京東安市場的書店里,就曾見到知堂手稿《關于魯迅》等數通待售,從而感慨不已,“大張自制稿箋,毛筆書寫,精妙非常?!秉S裳還寫道,他有次到戲曲學者傅惜華家中,看到書房的角落,地上堆著一堆舊書,上面的一本正是乾隆刻一卷《陶庵夢憶》,有苦雨齋藏印,“不禁黯然”。黃裳說,那時的市場書攤上,嶄新的知堂著書,有知堂閑章名印者,也是很不少,估計都是從八道灣流散出來的。黃裳的這些文字,可以看出1949年后的很長一段時間,特殊的政治環境,導致了周氏的東西并不珍貴,甚至是少有被人珍視。在《漫談周作人的事》一文末尾,黃裳意猶未盡,又寫了他在20世紀50年代初,有次去《亦報》社,找副刊編輯唐大郎,“大郎打開抽屜,里面滿滿一堆原稿,說可以隨意選些去。原來都是周作人的手稿,《亦報》重抄后發排,原件就積存在這里?!秉S裳選了一批周氏手稿,“都是用日本紅格書箋紙,毛筆,一色小行楷,漂亮極了?!边@些手稿后來訂為一冊,因未鈐印記,亦未作跋。

      張中行是周作人的仰慕者,也是知堂文章遺風的傳承者。因其畢業于北京大學,加之趣味相近,故而與周氏有過較密的交往,也曾存藏周氏的著述和手澤。在文章《再談苦雨齋并序》一文中,張中行寫他悉數存藏了周氏著述,有些還是周氏贈送的,這些書因為極喜愛,他用厚紙包作兩大包,插上卡片,寫上“一九六六年八月某日封存,待上交,供批判用”,竟躲過一劫。而周氏的手澤,就沒這么幸運。張中行寫道:“這就著作不同,是伴有一些悲涼的。先是手札,都燒了。其他手跡,記得有用日文寫的日本俳句,兩紙,《俠女奴》和《玉蟲緣》扉頁上的題詞,等等,也燒了。連帶一些印件,如《先母事略》和《破門聲明》(明信片式),也燒了。還有個陶器花瓶,見于《苦茶隨筆》的《骨董小記》,是在日本江之島對岸的片瀨所燒,因為上有‘知堂’署名,砸了?!辈贿^,有幾件“漏網之魚”,如一件手書陶淵明《雜詩十二首》立幅、小型斗方一對、扇面等,還有磚石拓片、俞曲園書聯、沈尹默立幅等知堂存藏。另有一個舊物,系周氏特別贈送張中行的,乃是壽石工刻的一方長方形石章,文字是杜牧句“忍過事堪喜”。這是周作人80歲左右,收拾舊時的所謂“長物”,分贈給喜愛這些東西的故舊。

      讀張中行先生的文章,或可知曉,今天能夠得到的知堂遺墨,大多應是這種“漏網之魚”吧。黃裳在《珠還記幸》一書中,寫及知堂手澤失而復得的故事,筆觸之下,驚喜交加,與30年前的態度,大不相同了。那張手澤,原本夾在早年所購的《藥味集》之中,運動中隨群書散去,后由巴金在舊書店購得,又送給了他,幸運的是,那張知堂手跡,竟然還夾在書中。舊藏失而復得,堪稱奇事。相比黃裳,鍾叔河的存藏,便是心頭痛事了。鍾先生1963年曾給周氏寫過一封信,求后者為他寫一張條幅,當時鍾氏已是遭劫之人。周作人不但回信,還抄寫了兩首詼諧的打油詩,贈給了鍾叔河。這兩首詩,均抄自《兒童雜事詩》,其中之一為《書房》,另一則為《帶得茶壺》。頗為無奈的是,周氏贈送鍾先生的兩張條幅,因避禍,“轉移時所托非人,被他隱匿占有了?!?989年夏末,鍾叔河為周氏的《兒童雜事詩》箋注,應亦有特別報答之意。后來在《兒童雜事詩箋釋》的新版《序言》中,鍾先生回憶了這段舊事,又特別強調,周氏贈送給他的條幅,題有上款,他的子女和年輕的朋友們總會留意的。他還特別寫道:“周作人的作品,包括他的詩和他的字,確實會有人喜歡,確實有欣賞的價值?!?/p>

      編輯:胡霞 慕雨霏

     


    網站簡介 |  網站大事記 |  聯系方式 |  免責聲明
    Copyright 2001-2011 YRCC.CN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府網站標識碼:bm20020013  
    豫ICP備 14028857號
    主辦: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 承辦:黃河網站 技術支持:信息中心
    黃委總機:0371-66020114 地址:鄭州市金水路11號 郵編:450004 黃河網站電話:0371-66023875 66023838 66023861
    投稿信箱:hhw@yrcc.gov.cn QQ:1029849573
    >>> 无码爽到喷水免费视频观看,啊灬啊灬啊灬快好喷水视频无码,欧美姓爱,黄色污污视频网站,欧美在线视频免费,黑人又长又粗进去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