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系統展示陜西黃河流域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態文明,持續講好陜西黃河故事,10月27日,由佳縣縣委、縣政府,榆林市文旅局主辦的陜西黃河文化博物館開館儀式在陜西省榆林市佳縣東方紅文化產業園隆重舉行。
本次活動以“講好黃河故事·傳承黃河文化”為主題,通過參觀陜西黃河文化博物館、舉辦《黃河船夫》民歌劇展演、黃河傳統秧歌劇“跑旱船”和《黃河謠·陜北情》嗩吶吹打音樂會、開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調研等系列活動,全方位展示榆林厚重的黃河文化底蘊和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助推佳縣經濟高質量發展。
儀式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羅文利宣布開館;陜西省人大常委會環資工委主任龔曉燕,榆林市政協主席曾德超等領導應邀出席;陜西省文物局副局長賈強,榆林市委常委、副市長趙勇分別致辭;佳縣縣委書記姬躍飛介紹館情;佳縣縣委副書記、縣長任向軍宣讀中國黃河文化經濟發展研究會會長何光暐的賀信;以及中省市有關負責同志、專家學者及媒體記者等嘉賓參會。儀式由榆林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單舒平主持。
賈強在致辭中說,為更好的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省文物局指導佳縣,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了博物館的陳列布展工作。陜西黃河文化博物館的建成開放,是各方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有力舉措,填補了陜西該類博物館的空白,對進一步溯源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延續黃河文脈具有重要意義,必將成為陜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靚麗文化名片。
趙勇在致辭中說,近年來,榆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的殷切囑托,在國家有關部委、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指導下,不斷加強文化保護傳承,扎實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建成了陜北民歌博物館、陜北民俗博物館、統萬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石峁遺址博物館等多個城市文化新地標,系統展現了榆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佳縣縣委書記姬躍飛表示,下一步,將充分發揮秦晉黃河大峽谷聯盟作用,加強與沿黃縣市區和高校院所、研學旅行、經濟文化論壇等交流合作,著力將陜西黃河文化博物館打造成系統展示陜西黃河歷史文化的新地標、集中展現大美葭州的新名片,推動“山水葭州·康養勝地”黃河康養旅游度假區和陜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助力省市和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在陜西省委、省政府、榆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省委宣傳部、省委編辦、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文旅廳、省文物局、省水利廳、黃河上中游管理局等省市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佳縣深入挖掘1947年毛主席轉戰陜北在佳縣指出“沒有黃河,就沒有我們這個民族”、黃河船夫曲陜北民歌《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發源地等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建成了陜西黃河文化博物館。
陜西黃河文化博物館位于東方紅文化產業園,建筑面積16780平方米,展陳文物和實物1萬余件,共四層,其中1-2層為陜西黃河文化博物館展廳,包括序廳《黃河之水天上來》、第一展廳《大河湯湯睇四方》、第二展廳《文明曙光耀九州》、第三展廳《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第四展廳《黃河安瀾海晏清》等主展廳以及《“昂米”就在岸上住》專題展廳,三層為臨展區,四層為黃河文化研究中心和辦公區。今年9月29日開館試運營以來,累計接待觀眾1.5萬余人次,預計年接待觀眾20余萬人次,間接帶動佳縣全域旅游增收4000余萬元,新增就業1000余人。(康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