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中國重要的河流之一,被譽為母親河,在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孕育了龍山文化、仰韶文化等許多重要的文明形態,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特征和歷史遺產。新時代黃河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需要社會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魯東大學圖書館正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專注于文化賦能,深入挖掘黃河文化所蘊含的時代價值,力求生動呈現“黃河故事”,傳承歷史的文脈,為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繁榮作出貢獻。
整合黃河文化文獻資源 推出“數字黃河”特色館藏庫
魯東大學圖書館近期啟動了一項重要的黃河文獻資源發掘的“數字黃河”工程,旨在弘揚中華文化,助力文化傳承與創新。黃河文獻資源工程將涵蓋各種文獻,包括歷史文書、古地圖、手稿、石刻碑文和相關書籍。該館積極投入到這項跨學科項目中,與專家合作,收集、保護和研究黃河流域的珍貴文獻,以便使研究者、學生能夠更廣泛地訪問這些寶貴的歷史和文化資源,從而深入研究黃河流域的歷史、地理和文化,激發文化創新的活力。
整合資源,打造特色館藏庫。收集、整理與“數字黃河”文化相關的文獻、圖片、視頻、音頻和其他相關材料,范圍涉及歷史文獻、藝術品、文化遺產、民間傳說、地理信息等各類資源。
內外聯動,建立校內外合作伙伴。與博物館、圖書館、大學、研究機構、文化保護組織等合作伙伴合作,共同貢獻資源和專業知識。
資源數字化,做好數字平臺建設。對收集到的文獻和資料進行數字化處理,確保其以高質量和可持續的方式保存。同時,創建一個專門的數字平臺,用于展示、存儲和搜索這些數字化資源,方便訪問者瀏覽、檢索和學習。
互動體驗,增加育人參與功能。引領新型閱讀潮流,為到訪讀者提供互動體驗,該館充分發揮數字信息技術的優勢,通過AR智能技術賦能,打造了融圖片、聲頻、視頻、文字等為一體的AR云看“圖說黃河”文化展,使訪問者體驗視、聽、觀、觸等多感官的智能閱讀,從而吸引不同年齡段和背景的人群了解黃河文化,感知黃河文化的深厚底蘊,增強保護黃河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通過宣傳推廣計劃,提高“數字黃河”特色館藏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打造黃河文化閱讀推廣品牌
魯東大學圖書館主辦了各類讀者活動,如“讀書沙龍”“鏡心苑”等校園互動閱讀活動,積極探索如何將黃河文化融入閱讀推廣的多元模式,特別注重在黃河文化與校園文化之間找到契合點,并舉辦了一系列黃河文化系列閱讀推廣活動,以“活動推動閱讀”“活動擴大影響力”為指導理念,打造出獨具特色的閱讀推廣品牌。
突出黃河主題,做好品牌定位。確定品牌的核心定位,如“黃河文化之魅”“黃河流域經典閱讀”等活動。該館舉辦的“《平凡的世界》讀書交流會”引發了在校師生對黃土高原生態環境、人文環境強烈興趣與共鳴,并表示愿意再次踏上那片黃土地,感受路遙筆下的溝溝壑壑。這反映出黃河文化品牌的價值觀、目標和獨特性,很容易引發讀者的興趣與參與熱情。
創建多元化的內容。發布黃河文化相關電子書籍,涵蓋歷史、文學、地理、藝術等多領域。同時,定期發布黃河沿岸地區的歷史故事、傳說和人物特寫,激發讀者對黃河文化的興趣。通過創建圖書和地圖的交互式平臺,讓讀者在地圖上探索黃河流域的歷史和文化。
開展學科教學與培訓。與學院結合,突出學校的學科優勢,挖掘黃河文化課程資源,提供有關黃河文化的教育和培訓,包括課程、講座和在線學習資源。并經常組織文化活動,如黃河文化閱讀節、講座、展覽和工作坊等,為讀者提供親身體驗黃河文化的機會。
注重讀者實踐 做到黃河文化入腦入心
確保黃河文化深入讀者心靈和實踐的關鍵在于創造具有參與性和互動性的體驗。
延伸閱讀空間,與校外實踐相結合。閱讀不應局限于書屋、教學樓內,還應走出“象牙塔”,深入田間地頭,從實踐中學習,向普通人學習。結合暑假社會實踐,學生進行了黃河文化的實地考察、參觀活動、文化節慶等,使其有機會親身感受和體驗黃河文化的魅力。這些活動包括黃河邊的自然探索、傳統手工藝品制作、舞蹈和音樂表演等。
開展互動式、開放式教育。開設互動式文化教育項目,如工作坊、研討會和導覽。這些項目可以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賞黃河文化的歷史與價值。并鼓勵讀者參與文化項目,如與黃河文化相關的散文、繪畫、攝影,或參與文學作品創作比賽等,促使讀者深入思考和創造。
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體驗。利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為讀者提供沉浸式的黃河文化體驗??赏ㄟ^VR眼鏡讓讀者仿佛置身于黃河河畔,參觀歷史景點或參與傳統慶典,并講述、分享黃河故事,利用講故事的形式將黃河文化以生動、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給讀者。
科學評估學習實踐效果 合作開發黃河文化資源
科學評估學習實踐效果、合作開發黃河文化資源是確保文化傳承和推廣工作的成功關鍵。當前,各級學校并不缺乏有創意的文化體驗活動,但對于學習實踐效果的評估卻相對滯后。為此,魯東大學圖書館做好資源開發、資源應用、資源評估的有效結合工作,形成聯動效應。
明確評估指標并收集數據。明確評估指標,以衡量學習實踐和資源開發的效果。包括參與人數、學習成果、文化資源的數量和質量等,以期幫助量化評估結果。同時,收集關于學習實踐活動和資源開發的數據,包括學習成績、網站流量、社交媒體互動等,以了解哪些方面工作得好,哪些需要改進。
反饋和改進。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鼓勵參與者提供關于學習實踐和資源的反饋,包括在線調查、評價表、重要見解的采集等。反饋應該被認真傾聽和用來改進工作,如定期收集讀者反饋,根據反饋不斷改進文化體驗活動和項目,確保它們滿足讀者的需求和期望。個別活動在參與性上可增加評估元素,如利用在線平臺和社交媒體,開展與黃河文化互動相關的挑戰、問答、競賽等數字互動評估形式,這些數字互動活動可以增強讀者的參與感。
定期評估和報告。設定每季度或每年的評估周期,以便跟蹤進展并撰寫評估報告。根據評估結果制訂改進計劃,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并改進學習實踐活動內容、提高資源質量、優化合作流程等。通過科學評估學習實踐效果和合作開發黃河文化資源,可以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確保文化傳承和推廣的可持續性,有助于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黃河文化這一寶貴遺產。
作為一所地方高校,魯東大學圖書館的黃河文獻資源發掘工程是大學積極參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部分,通過挖掘和保護黃河文獻資源,不僅能夠傳承文化遺產,促進黃河文化的傳承和推廣,還能夠為當地的農業、旅游業、文化產業等領域提供有力支持。
魯東大學圖書館通過以上措施,積極推動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的影響力,為中華文化的繁榮作出更大貢獻,彰顯高校在文化保護和推動社會進步方面的積極作用。
編輯:關景勻 范江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