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貫徹落實黃河保護法
提升聊城黃河保護治理現代化水平
今年4月1日起,黃河保護法正式實施。黃河保護法以法律形式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部署轉化為國家意志,形成了有效保護黃河的法律制度體系,為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黃河保護法涉及黃河流域管理所屬機構法律條文15處,其中總則1處,指出黃河流域管理機構及其所屬管理機構依法行使流域水行政監督管理職責,為黃河流域統籌協調機制相關工作提供支撐保障;水沙調控與防洪安全章節1處,指出黃河流域管理機構及其所屬管理機構和黃河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防洪工程的運行管護,保障工程安全穩定運行;保障與監督章節2處,法律責任章節11處,鮮明指出黃河流域管理所屬機構落實黃河保護法的主要職責就是嚴格執法,強化流域統一規劃、統一治理、統一調度、統一管理,以系統觀念全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山東聊城河務局作為黃委所屬管理機構,在黃河、北金堤聊城段管理范圍內依法行使水行政管理職責,圍繞黃河、北金堤聊城段防洪短板最大威脅、水資源供需最大矛盾、高質量發展不足最大弱項,全面貫徹落實黃河保護法,篤行國家意志,提升聊城黃河保護治理現代化水平。
筑牢法治之基 營造人人參與濃厚氛圍
法律的根基在于人民發自內心的擁護,黃河保護法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根本特征,確保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筑牢法治之基,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一根本原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隊伍提升、普法宣傳上持久發力。
強化主責意識,不斷增強聊城黃河全體干部職工法治素養。做好各級黨組織深學文章,突出抓好“關鍵少數”,召開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黃河保護法專題學習會,中心組成員帶頭學習,組建宣講團深入基層一線宣講解讀黃河保護法,開展黃河保護法學習宣貫專題調研;各支部跟進學習,列入支部學習重要內容,筑牢黃河保護法學習貫徹“紅色陣地”。做實全員學習文章,舉辦培訓講座、知識競賽等活動,為全員“充電蓄能”。做深水行政執法人員研學文章,開展專題研討、案例分享等活動,將黃河保護法學習宣傳貫徹與水行政執法實踐有機融合,以案釋法、研學細讀,提高水行政執法人員執法素養;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等改革措施,切實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確保所有水行政行為經得起最嚴格的審視和檢驗。
擦亮普法品牌,推動黃河保護法家喻戶曉。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黃河保護法,聊城河務局創新打造“雙強聊法”普法品牌?!半p強聊法”包括“道強說法”和“趙強講法”2個子品牌?!暗缽娬f法”由該局職工2021年全國十大法治人物張道強采用“以案釋法”形式解說重要涉水法規,目前已拍攝7期,獲得“人·水·法”全國水利法治短視頻二等獎。同時,該局抓住職工趙強全程參加黃河保護法立法工作優勢,推出“趙強講法”普法欄目,以普法文章結合普法微視頻形式,重點講解黃河保護法?!半p強聊法”通過新媒體平臺以及網站、報刊等線上普法和“法律十進”線下普法相結合方式,進平臺、進網站、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等,一經推出,便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引起較大反響,普法5萬余人次,凝聚了依法治河社會共識。
該局還積極拓寬普法路徑,與聊城市檔案館聯合開展黃河記憶專題文獻展暨黃河保護法主題展覽,為該市市委有關領導及全市30余家單位(部門)宣傳黃河保護法;與公檢法司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聯合開展黃河保護法普法活動,普法成效顯著。該局將高標準制作普法宣傳墻、出版《步步較量》普法小說,持續擦亮“雙強聊法”普法品牌,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濃厚氛圍。
篤行法治之力 提升聊城黃河保護治理效能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黃河保護法以法律條文形式明確了中央統籌協調、部門協同配合、屬地抓好落實、各方銜接有力的黃河保護治理管理體制,同時規定了地方政府負總責和考核評價制度、約談制度、向人大報告制度,增加了對國家工作人員的行政處分規定。聊城河務局將全面履行黃河保護法規定的各項法定職責,立足自身實際,良法促善治,奮力書寫聊城黃河保護治理現代化新答卷。
構建完善的聊城黃河防洪安全體系。黃河保護法第六十一條第三款規定,“黃河流域管理機構及其所屬管理機構和黃河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防洪工程的運行管護,保障工程安全穩定運行”,明確了地方政府加強防洪工程的運行管護職責。聊城河務局將積極發揮防汛參謀助手作用,通過高標準建設防汛搶險演練基地、“1+N”防汛搶險隊伍優化淬煉、實戰性治黃業務專家培養,提供強有力的防汛搶險技術支撐;深化“河地融合”力度,河地聯合打造“一廊多彩”聊城黃河生態廊道,壓實生態保護專項公益崗職責,積極協調市政府將北金堤防洪工程納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范圍,高質量開展引黃涵閘改建和“十四五”防洪工程建設,強化北金堤滯洪區非防洪建設項目監管,推動地方政府在“政策傾斜、資金支持、物資保障、共建共享”上積極作為,盡快補齊聊城黃河防洪安全體系短板。
嚴格落實水資源最大剛性約束制度。聊城市年均引黃水量7億立方米左右,占該市總供水量的40%以上,引黃灌溉面積4600多平方千米,占該市總耕地面積的70%以上。自1970年有引水記錄以來,聊城市已累計引用黃河水540余億立方米,成為區域經濟發展重要支撐和生態環境重要依托,但目前仍存在用水矛盾突出、用水綜合效益偏低等問題。黃河保護法明確了“優先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用水,保障基本生態用水,統籌生產用水”的用水順序,在加強水資源監管能力建設、監督職責落實、實施生態調度、在線計量設施安裝和運維等方面,都提出新的要求,同時《聊城市黃河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辦法》也于4月1日同步實施。聊城河務局將強化黃河水資源統一管理,完善供水計量設施,加強取水用途管制,“河地聯合”制訂陶城鋪東閘啟用可行性方案,拓寬供水流路,規范跨流域調水、生態補水和金堤河取用水管理,全方位落實好“四水四定”要求。
提高黃河保護治理科技化水平。聊城黃河管理堤防143.88千米,險工13處、控導13處,引水涵閘12座,傳統監管方式難以完全適應黃河保護法新要求,必須以數字孿生黃河建設為契機,優化“三個全覆蓋”和智巡APP運用,做好“壩岸安全、自動觀測水尺、凌情觀測、垃圾清理、浮橋管理”5個算法運用監測,提高智慧化管理水平,增強黃河保護治理響應速度、工作精度。
鞏固提升“一區四園三線”聊城黃河文化保護傳承體系。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黃河保護法用了一整章篇幅明確了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責任、主體、措施、手段,有力促進黃河流域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近年來,聊城河務局結合自身文化特色,成立聊城黃河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系統開展聊城黃河文化研究,收集整理聊城黃河文化調查名錄;發布“星河聊源、融匯傳城”文化主品牌及“膠鄉河韻”“奔流”等文化子品牌并設計專屬LOGO,落實“黃河下游最窄處”成功打造艾山卡口地理標志文化園,串聯“三河文化”提升完善陶城鋪地理標志文化園,建成全河首個北金堤主題文化園及黃河流域第一個涵閘主題文化園,高標準建設2處法治文化廣場,積極開展各項文化推介活動,“一區四園三線”文化保護傳承體系魅力初現。聊城河務局將扛牢黃河文化保護傳承政治責任,建立聊城黃河文化展館,發布黃河文化系列書籍和文創作品,編排舞臺劇,積極爭取水工程與水文化融合案例,加大與文旅等部門協作,加快建立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通過科普、研學等形式提升公眾體驗,講好黃河治理故事,全景式展現黃河生態之美、文化之韻、治理之效。
善積法治之勢 凝聚群防群治強大合力
黃河保護治理并非一己之力能夠完成,黃河保護法對統籌協調機制、河湖長制、司法保障建設等都提出明確規定,讓黃河保護法迅速成為保護黃河的社會行為準則,必須跳出黃河看黃河,統籌協調各方力量,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聊城河務局主動請纓,報名參加聊城市政府主辦的局長大講堂,為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市直單位(部門)一把手,各縣區書記、縣區長宣講黃河保護法,提升行政首長和各行業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知法守法執法共識。充分利用聊城黃河防指平臺,壓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防汛責任制,完善應急聯動、信息報送、組織協調、聯合會商機制,加強軍地聯防,凝聚防汛抗旱工作合力。依托河長制平臺和公檢法司服務保障機制,健全水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與公檢法司聯合開展常態化巡河,用好黃河派出所、黃河環境資源巡回法庭、司法修復保護基地、檢察工作室等,解決工程占壓等“四亂”問題,實現司法協作從“有名”到“有實”轉變,凝聚群防群治黃河保護治理強大合力。
編輯:關景勻 范江濤
|